梦想的力量教案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梦想的力量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梦想的力量教案1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读读记记:放弃、下旬、募捐、水泵、颠簸、节奏、簇拥、迫不及待、辛辛苦苦、一声不吭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继续练习快速阅读,并能简要地复述故事。
3.读懂课文内容,体会题目的含义。从字里行间感受瑞恩仅仅是心灵有梦想是不够的,还要通过不懈的奋斗才能梦想成真。
4.领导学生学习瑞恩的这种为实现梦想,努力奋斗的精神品质。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瑞恩的精神品质,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梦想的力量”所蕴含的深意。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教师板书“梦想”。请同学们谈一谈什么是“梦想”。
过渡语:“梦想”可能是我们心中最深切的、最美好的渴望。人世间的很多奇迹都源于梦想,并经过不懈的努力使梦想成真。人应该有梦想,并为自己梦想的实现作出努力。
2.同学们,现在请你告诉大家:你的梦想是什么?
小结:同学们的梦想都非常美好!希望你们能够时刻记住自己的梦想,并使梦想转化成前进的动力。因为梦想的力量是巨大的,它可以让你创造出无法想象的奇迹。(板书,完成课题)
3.现在就请同学们来阅读一个真实的故事,去感受梦想的力量。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把自己认为不好理解的段落认真读一读。
3.接读课文,纠正字音。
4.重点理解以下词语:
筹齐:筹集齐全。本课是指瑞恩筹集到了可以打一口井的钱。
募捐:广泛征集捐款或物品。
颠簸:上下震荡。
羞涩:难为情,态度不自然。
簇拥:(许多人)紧紧围着。
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再等待。
一声不吭:吭,出声,说话。一声不吭是指一直沉默不语,一句话也没有说。
5.学生再读课文,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课文通过记叙6岁的加拿大男孩瑞恩?
希里杰克为了实现“给非洲的孩子修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这一梦想,而不懈努力终于使梦想成真的经过,体现了瑞恩的一颗善良、坚定执著的、金子般的美好童心。)说一说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三、读文交流,体会作者情感。
1.(小组内交流学习所得,讨论自己疑惑的问题。)
想一想,瑞恩的梦想是什么?他是怎样实现自己的梦想的?
2.文中有哪些地方出乎你的意料?在这些出乎意料之处你想到些什么?从而深刻体会瑞恩以及文中其他人物的精神品质。指导学生抓住重点段落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3.引读课文,尝试回答上面的问题。
引读课文,深入体会以下句子的含义。
①一声不吭的瑞恩突然说:“那我来攒钱买钻井机吧。”他的声音很小,但很坚定,“我想让非洲的
每一个人都能喝上洁净的水。”
这段话与前面写瑞恩在第一次捐钱时听募捐项目的负责人说挖一口井得要2
000块钱时的表现形成了对比:那时的瑞恩还不知道2
000块钱是个多大的数目,他只是兴奋地说:“那我再多干些活挣更多的钱吧!”从“兴奋”到“坚定”,一方面表现了瑞恩在短短的两个月内,通过筹齐打井的2
000块钱,已经迅速地长大了,他现在已经清楚地认识到买钻井机的难度;另一方面也表现了瑞恩为了实现“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洁净的水”这一梦想的坚定态度是不可动摇的。
②是呀,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在此时有谁不流泪呢?
“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是指瑞恩“给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这一梦想的实现,给安格鲁的孩子们送去了关爱,送去了健康,令安格鲁的村民们感激不尽;而安格鲁村民们的表现,也令瑞恩和父母感到无比的激动和幸福。作者在此点题,满怀深情地阐发议论,以反问句抒发自己的情感,并引发读者的思考──梦想的力量究竟有多大?
四、联系上下文,体会题目的含义。
梦想的力量在课文中的体现是多方面的,小瑞恩的梦想不仅鼓动着他本人前进的风帆,激励着他克服重重困难,坚定执著地为达到梦想的彼岸而奋斗;同时也感动并带动了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其中,最终使梦想成为现实;这个梦想的实现也使安格鲁的村民们对瑞恩以加拿大人民感激不尽,从而增进了加非人民的友谊。这不就是梦想的力量吗?
五、回读全文并选择自己喜欢的,感受最深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并体会作者表达的方
法。
六、拓展,深化主题
1.学生畅谈自己的体会,可以联系课文内容来谈,还可以扩展开去,结合自己的实际来谈,从而进一步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升华自己的思想认识。
2.资料展示:
瑞恩·希里杰克被人称为“加拿大的灵魂”。20xx年,在加拿大国际发展协会的帮助下,成立了“瑞恩的井”基金会。20xx年9月30日,他接受了加拿大总督克拉克森颁发的国家荣誉勋章,10月,他作为唯一的加拿大人,被评选为“北美洲十大少年英雄”。这一切来自于他6岁时的一个小小的愿望──为非洲儿童挖一口井!起初,挖井的钱是靠他一个人做家务赚来的。然后亲戚、朋友、邻居也加入进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心愿鼓舞了全世界六十多个国家的成年人,帮助瑞恩的队伍越来越庞大,人们纷纷解囊相助。到20xx年初,“瑞恩的井”基金会有七十多万加元,已经在非洲挖了七十多口水井。
20xx年3月15日,瑞恩去日本参加“第三届世界水资源论坛”,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栏目组邀请瑞恩和他的妈妈到中国做客。瑞恩和他的妈妈通过《实话实说》节目与中国广大观众见面。在这次节目即将结束时,瑞恩说:“我要为取得干净的水源而努力工作,直到我爸爸那个年纪。”
梦想的力量教案2【教学内容】
《梦想的力量》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17课。这是一篇读来令人心灵震撼和感动不已的课文。一个加拿大年仅6岁的孩子,要为遥远的非洲的孩子们挖一口井。听起来,这肯定是一个梦,一个小孩子的梦,一个无法实现的梦。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毫无可能实现的梦却变成了现实,而且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人去关爱和帮助别人。这就是梦想的力量!美好善良的梦想,会给人带来希望,会给人带来无穷的动力,能 ……此处隐藏23454个字……看到许多儿童因脱水和营养不良而在生命线上徘徊时,他想的是这句话——(一生读);当瑞恩坚持不懈地做着每一件事时,他的心里想的还是这句话,让我们一起读出瑞恩的心声!(全班齐读)
【设计意图】
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其呈现方式多样的特点为培养学生朗读能力提供了平台。本课朗读方式上我采用视觉朗读和听觉朗读相结合。当学生体会是什么支持着瑞恩坚持不懈时,教师播放一组非洲人民渴求水的滚动图片flash,并且通过引读的方式让学生在一叹三咏的朗读中,在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呈现中,体会到瑞恩的梦想是那样的伟大。教学中,学生被那样的画面,那样的情感深深打动,促进了学生与主人公、与作者、与教者的情感交流,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当学生的情感与课文中的主人公一同感受梦想实现时,我采用了听觉朗读的方法。学生自己找出这个自然段,自由地配乐朗读。在音乐的感染下,无声的语言文字带给学生又一次情感的激荡,体会到这个梦想所产生的无穷的力量。多层次、多方式、循序渐进的读,使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的有效对话得以实现。
师生交流,体会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参与到这个梦想中?
瑞恩的井终于成为现实,这将意味着更多的人不再流离失所;更多的孩子不再奄奄一息;更多的亲人不再失去生命。此情此景,不禁让一位老人流下了激动的泪水。同学们找一找这个自然段,点击课文旁的小音符,戴上耳机,试着配上音乐读一读。
升华情感:学生配乐齐读。这时学生理解出:正是因为对梦想的坚持,也正是因为无数爱心的汇聚,才让这个梦想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力量。一个孩子的梦,影响越来越多的人去关爱和帮助别人,并且给非洲人民带来生存的希望,这就是——梦想的力量
四、拓展延伸,畅想交流。
在中国,也有许多和瑞恩一样坚持自己梦想的人。请同学们点击“感受梦想”网页,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浏览,并与同学说说看后的感受。
2.全班交流
3.教师介绍重点事例,升华主题
【设计意图】
此时学生心中的梦想比较课前的交流都有了变化,深化梦想的内涵。教师启发自主浏览网页,交流阅读内容及体会,并由重点事例感悟到梦想因为坚持而变得伟大,因为有爱而变得温暖,更因为影响了越来越多的人关爱他人,从而使我们这个社会更加和谐4.总结:老师衷心地祝愿我们每名同学都能像瑞恩一样把梦想的种子撒得更远,让这蓝天下的每一人都能共享幸福生活。
梦想的力量教案14教学内容:
《梦想的力量》是人教版义务教育实验标准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课文。讲述的是一个6岁的小男孩瑞恩为了实现让非洲的孩子能喝上洁净的水的梦想,额外帮家里做家务来攒钱造井,他的事迹感动了身边的很多人。终于,瑞恩的井建成了,给非洲人民带来了生存的希望,这就是梦想的力量。瑞恩的爱心、决心和执着,感染着每一个人。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感受到瑞恩美好的心灵以及产生的巨大力量。教育学生仅仅有梦想是不够的,还要通过不懈的奋斗才能梦想成真。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自学,认识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2、能运用略读课文的方法自主学习。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运用略读课文的方法,自主阅读。
2、抓住关键问题,研读重点,体会瑞恩梦想的伟大和它所产生的力量。
3、拓展资源,深化梦想的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读懂课文内容,体会题目的含义。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仅仅有梦想是不够的,还要通过不懈的奋斗才能梦想成真,并且体会它所产生的巨大的力量。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瑞恩的精神品质。
教学难点:
体会“梦想的力量”所蕴含的深意。
教学环境:
多媒体网络教室
设计背景:
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在新课标“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指导下,着重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提供学习策略及学习途径,以快捷的信息技术手段辅助学生学习、掌握学习状况,并以此确定教学策略。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自主探索的平台,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教学特色:
多媒体手段的运用为略读课文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平台。教师在“电子课文”的功能区中设计了适应学生自主学习的“阅读提示”“电子辞典”“课文标注”三个部分。学生不仅可以自读自查,还能将阅读感受和阅读结果用不同的符号在课文中标注,既体现了个性化、自主性阅读,也体现了多媒体手段的便捷和高效。
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激发共鸣
1、交流各自的梦想
“梦想是人类心中最深切、最美好的渴望。人世间很多奇迹都源自于它。每个人都应该有属于自己的梦想。同学们,愿意和大家分享你的梦想吗?”
2、观看非洲孩子缺水的短片
“在地球的那一端,一个年仅6岁的加拿大孩子瑞恩.希里杰克也有一个梦想,是什么?下面请同学们看一个短片,我们一起走进非洲,看看那儿的孩子,那里的生活。”
梦想的力量教案15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在理解内容基础上,感受小瑞恩的善良,懂得关爱别人,做事要有目标、执著的态度。
2、知识目标:读懂文章,认识一些词语。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
3、能力目标:提高理解能力和朗读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领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体会梦想的力量所蕴含的深意。
教具准备:图片
学具准备:关于非洲的资料
教学时数:1课时
1教师伴书“梦想”。
2请同学谈谈什么是“梦想”。
3你的梦想是什么?
4梦想的力量是巨大的,它可以让你创造出无法想象的奇迹。完成课题。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1指读阅读提示
2结合阅读提示读文。
(1)瑞恩的梦想是什么,
(2)他是怎样实现自己的梦想的?
3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4理清文章叙述顺序。
理解课文
1解决阅读提示的两个问题。
2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引导学生就以下几个问题展开交流:
文中有哪些地方出乎你的意料?在这些出乎意料之处你想到些什么?
教师顺势指导学生抓住重点段落练习有感情地朗读,使主人公的形象在学生头脑中立起来。
畅谈体会
可以联系课文内容,还可以扩展开去。
领悟文章表达方式。
放手让学生总结。
布置作业
预习下一课
学生畅所欲言
自由读文。
回答:本文主要写一个加拿大年仅6岁的孩子,要为遥远的非洲的孩子们挖一口井而影响越来越多的人去关爱和帮助别人的事。
学生谈出自己的感受。
文档为doc格式